龍蝦
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,俗稱小龍蝦、海蝦等,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甲殼綱,軟甲亞綱,十足目,刺蛄科。龍蝦廣泛生活于淡水河流、池塘及稻田等水域,底棲生活。喜陰怕光,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,雨水季節會爬上陸地活動。龍蝦在水體缺氧的環境下,它不但可以爬上岸,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飄浮植物或水草將身體側臥于水面,利用身體一側的腮呼吸以維持生存。龍蝦食性很雜,各種鮮嫩的水草、水體中的底棲動物、軟體動物、大型浮游動物,以及各種魚、蝦及同類的尸體都是其喜食的餌料,對人工投喂的飼料也很喜食。龍蝦喜在夜間攝食,最適溫度為25℃~30℃,水溫低于8℃或超過35℃攝食明顯減少。繁殖期間,少數克氏螯蝦即開始掘穴活動,一般在水邊的近岸掘穴,大多數洞穴的深度在50厘米左右,挖好洞穴后,多數都要加以覆蓋,即將泥土堵住唯一的出入口。龍蝦交配水溫幅度較大,從15。C到31。C均可進行交配抱卵,交配時雄蝦將精子排入雌蝦的納精囊內,保存到雌蝦產卵之前。體長7~10厘米、體重15~30克的親蝦,其懷卵量為220~270粒。交配產卵后的抱卵蝦需有1~2個月的孵化過程,稚蝦孵出后,全部附于母體的腹部游泳足上,據報道,克氏螯蝦雄蝦的壽命一般為20個月,雌蝦的壽命為24個月。離開母體的幼蝦,在溫度適宜(20℃~32℃),餌料充足的情況下,一般90天左右即長到商品規格。龍蝦原產北美洲,1918年由美國引進日本,1929年由日本移植到我國。目前已歸化于我國自然水體的一個物種,成為重要的經濟蝦類。養殖龍蝦具有投資小、產量高、風險小、見效快等特點,已成為富農富民的新亮點。
龍蝦效益分析
100斤種蝦×20只/斤=2000只/畝,公母比例1:1(實際養殖經營得出)即1000只母蝦。每只母蝦第一次懷卵200粒左右,第二次懷卵400粒左右,一年懷2次卵即=600粒×母蝦1000只=年產卵600000粒。
孵化至成蝦存活率為10%-30%,按最低10%計算,則年產成蝦總數為:600000粒/年×10%=60000只/畝/年,孵出的幼蝦3-4個月即可上市。每只體重長到30-50克,按最低30克計算,每畝年總產量為:60000只×30克/只=3600 市斤/畝/年。
按市場最低批發價10元/斤計算,則每畝年利為:3600斤×10元/斤=36000元/畝。毛利36000元減去購種成本(2800元+塘租600元+開挖費用600元+圍網防逃、電費藥品等其它2000元)=純利潤30000元/畝左右。
由于飼料成本低廉可忽略不計(龍蝦飼料來源廣泛,主食水草、水中藻類、瓜果蔬菜、腐魚爛肉、動物內臟等),以后3年不再投入資金購種,所以從第二年起每畝年利潤會更高。
另外,蝦池中可采用混養花白鰱、充分利用池塘水面,增加養殖利潤。